寻访王小波——一场踏青与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读后感
2022年4月10日 - 4074 字

明天是王小波的忌日,今天我来他的墓地看一看.

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应该不少,我到达时那里有一对情侣,他们在那里聊天拍照什么的,我也不着急,就站在楼梯拐角掏出 kindle 读书.

在王小波墓前的情侣
◉ 图. 在王小波墓前的情侣

终于他俩往下走,我就准备上去. 擦身而过的时候,男人对我笑着说了一句话,我没听清,我猜应该是类似寒暄的吧,大家都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,也都知道今天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. 我也对他们笑了一下,什么都没说.

我是第一次来这里,就好好打量了一番:整体是一块巨大的大石头,上面写着“王小波之墓”五个大字,下面写着生卒年“1952-1997”,深深凹刻进石头里的,然后染了墨绿色,别的什么都没有. 那是一个小小的平台,凌驾在佛山陵园新八区的最上边,那个陵园就是普通的公墓,下面葬着的都是普通人.

小平台也就只有一米半见方,但墓前已经摆了很多的东西,有很多束花,有一些稍稍枯萎了,大多都还新鲜的很,可以想象上午就来了很多人. 那里还弥漫着一股酒味,我蹲下看了看,一块砖头上摆着一瓶红星二锅头,还有一易拉罐的雪花勇闯天涯.

我留意到刚刚那对情侣正在平台正下面晃悠,我猜他们可能是想在那里拍照,我也没什么要做的了,就离开了.


我决定今天来其实是有点说走就走的,这根本不是计划中的事情,前天之前我还并不知道明天是他的忌日.

昨天在网上冲浪的时候,看到有网友引了一条王小波的话,觉得挺有意思,就在百科里查王小波,这才看到他于 1997 年 4 月 11 日逝世. 而昨天是 4 月 9 日.

我早就知道王小波,高中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爱读,但我没读过,我也是高中的时候就知道他的墓在北京,但我从来也都不感兴趣,而且他的墓在昌平,感觉太远了,就也没有动力去. 直到昨天我看到他的维基百科,冥冥之中觉得是一种指引:离这个关键日期这么近,总觉得要做点什么. 一下子想到他的墓就在北京,择日不如撞日,于是决定今天过来,也算是踏踏青.

我直接在地图里搜索“王小波墓”,然后就按照地图的指示安排行程. 这趟旅途挺有意思,地铁 16 号线我都没有坐过,今天也算是解锁了. 北京新修的地铁真的好高端,不像 1、2 号线那么老旧,感觉就像生活在未来一样.

具体来说,16 号线是草绿色的,整个线路给人的感觉就很静宁,地铁里面的布局也非常科学、活泼,并不像 1、2 号线那样死板,有的车厢是两侧都有座位,有的车厢是一侧座位另一侧站立;有的座位是这头深绿色(以表示老幼病残专座),有的座位是那头深绿色,还有的座位是两头都是深绿色……总之就是不拘一格,让人心情愉快. 扶手区都是黄色的麻点点,很高端.

北京地铁 16 号线
◉ 图. 北京地铁 16 号线

还有一点很有意思,国图是 4、9、16 号线的换乘站,2、3、4 的平方!有趣!

16 号线坐到头,从北安河站出来,坐一辆叫做“北京后花园临线”的公交车,这车 4 月 1 日至 11 月 15 日才运营,11 月 16 日至 3 月 31 日停驶,好有意思. 这车开得慢极了,那地方可能风景比较美吧,北京后花园,以后可以再来玩一次. 路两边就都是花,但我都认识了,山桃、山杏、连翘、二月兰、玉兰,还有一种特别粉红色的花,应该是一种栽培的桃花.

北京后花园临线的公交站牌
◉ 图. 北京后花园临线的公交站牌

从“白虎涧路”这一站下了公交车,往右走到了一个村子里,这个村子叫“后白虎涧村”,好听的名字.

我按照地图导航在村子里走走走,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王小波会葬在这里,于是我就查,“王小波”“后白虎涧”,想看看他是不是这个村子的人呐,结果并不是. 看的是 2016 年豆瓣上的这篇文章:佛山陵园与王小波墓,这才知道他的墓在佛山陵园里面,是李银河后来选的一块墓地. 我开始还以为是随便某一座山上的某一块大石头,就在路边呢,原来也还是规规矩矩地在一座墓园里.

然后按着地图七扭八拐就出了村子,我知道了,仅仅是穿过这个村子而已. 出了村子之后的路途特别美,两边是大片的梨园,梨花开得漫山遍野,我的心情雀跃起来.

路边的梨园
◉ 图. 路边的梨园
路边的另一片梨园
◉ 图. 路边的另一片梨园

然后走走走就到了佛山陵园,进去之后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找,于是又去看网上那篇文章,这才知道在新八区. 新八区就是一进门右手边,一下子就看到了. 奇怪的是,只有新八区的入口前放置了隔离带,还有两个保安在那里看守,新七区、新六区的入口都没这个待遇,可见王小波在这个陵园还确实是有些人来看望他的.


之前我根本没有读过王小波,这么直接过来感觉很奇怪,所以我昨天非常临时地找了本他的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放进 kindle 里,路上就一直读读读.

我是故意找这么一本书信集的,因为我觉得小说或杂文都离他这个人很远,只有书信里他会写他真实生活中的事情、抒发他真实的情感,这让我能更快速地了解他这个人. 结果就是我被撒了一路狗粮,全是给李银河写的情书,各种我爱你,我这么爱你,我那么爱你,读得我脸红心跳的.

他写信真的很真挚,也很好玩,我这一路的感受其实有几个变化.

首先,我感到有点害羞,觉得这是人家的私人通信,真的能拿出来出版让我们看吗?接着,我假想我是李银河,我思考我如果面对这些文字我该如何回复,这个时候我对王小波有了一点厌恶,我觉得他说话很没有条理,没有逻辑,想到什么就写什么,如果我是李银河,我根本就抓不住他的重点!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. 然后我想到我根本就不是李银河,人家的情书我瞎掺乎什么劲儿呢.

因为我把自己带入到李银河视角想象了要怎么回复,所以我就真的很想看看李银河是怎么回信的,结果书里没有. 我开始感到很不公平,为王小波感到不公平,我讨厌李银河. 当王小波的信里写到,“我收到了你的回信,你说✕✕✕,我觉得对,✕✕✕”,这个时候我就尤其愤怒,我感到自己是局外人,看不明白前因后果,像管中窥豹,更像盲人摸象. 李银河凭什么只出版王小波写的信却不出版自己的回信呢?

看了更多之后我就不愤怒了,我开始能理解李银河,并觉得李银河把王小波的书信公布出来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,因为里面提到了李银河的很多缺点,像什么,“一生气你就哭”之类的. 而且能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政治立场可能是有点不一样的,里面频繁提到入党之类的事情,能看出王小波并不太同意李银河的一些观点,也能猜出李银河在写信时会提到这类的事情. 这种私人的交流,无论如何,暴露的是两个人的弱点,我觉得李银河愿意出版所有的王小波的信也是很需要勇气的,我作为读者,有什么好苛求的呢?


从王小波的墓地上下来后,我在陵园里散散步,我找到了一个亭子,差不多是整个陵园的最高点. 我觉得那里风光不错,也很安静,于是在那里又坐了片刻继续读王小波的信.

从亭子望向整片陵园
◉ 图. 从亭子望向整片陵园

王小波的信都很短,很简单,有点不正经,但是感情很充沛,我已经不再去想他没逻辑什么的了,我开始觉得他很可爱. 比如有这么一段:

今天我累死啦!烦死啦!我整天在洗试管,洗烧杯,洗漏斗,洗该死的坛坛罐罐。我顶腻的就是这个,可是该死的老师还说洗得不干净,又重洗。他们还说,洗不干净实验做不成就是不及格,这可把我吓坏了。洗完我垂头丧气,好像做贼被抓一样不痛快。我多倒霉,上这个劳什子大学。更倒霉的是星期天和你出去又碰上了哭丧脸天气。我更倒霉的是一星期只能见你一次,其他时间只能和我不爱见的人一起。

哈哈哈哈这一段看得我哈哈大笑!那一刻就觉得无论是什么人,伟人也好,普通人也罢,出名的人,或不出名的人,都是在浓烈地过自己的生活呢!我正坐在墓园里,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墓碑,葬着成千上万的死去的灵魂,说真的,王小波和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?

读到王小波讲自己洗试管的事情,我突然回忆起来,我并不是没有读过王小波,两个月前我还读过他的三篇杂文.

二月份的时候我和我姐姐聊天,我姐姐对王小波很感兴趣,给我推荐了三篇王小波的杂文:《思维的乐趣》《科学的美好》《我为什么写作》. 我马上就去读了它们. 我现在想起来了,我那个时候真的是对他喜欢不起来,这三篇杂文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王小波说话没逻辑,读完之后不记得自己读了什么!怪不得我一直不记得自己读过他. 今天试着回想这三篇杂文,更是完全不记得了,只记得他说过学化学的女孩子好看,学数学的女孩子不好看. 查了一下,是在《科学的美好》中,原文是这样:

我对这门科学一直恋恋不舍:学化学的女孩很多,有不少长得很漂亮。

后来我去学数学,在这方面我很有天分。……学数学的女孩少,长得也一般。

不过今天的话,我想我更了解王小波这个人了,我也不说他没逻辑了. 我可以说,他的文字是那种未经整理的天然的文字,带着思想的纯真,不加掩饰,浑然天成,汩汩流淌着.

嗯,我对这个评价很满意,毕竟他是搞文学的,不能用理科生的思维要求他. 要是他还活着,能和他一起聊聊天,应该是极好的吧!


后记:

今天(4 月 12 日)又继续把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的后半部分给读完了,读到后面我才知道,其实这本书里也是有李银河的回信的. 前面缺少李银河的回信,应该并不是李银河故意有所保留,可能只是信件已经遗失了.

后面读到他和刘晓阳的信件往来,后来已经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了,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在我们如今这个时代,大家写电子邮件,邮件发出去以后自己这里还是能够看到自己写的,等收到对方回信后,甚至可以把自己写的拿出来对比着看. 但是手写信的话,除非自己誊抄一遍留个底稿,否则信件寄出去后就真的和自己没有关系了,收到对方的回信后恐怕也忘记了自己的措辞. 在这种情景下,书信也许真的就对“逻辑性”没有太高的要求了,主要可能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吧!

这么一想,收集那些手写的信件其实还挺不容易的,还要让那些人把那些信件再重新给寄回来,万一没有好好保存也就遗失了.

再后记:

我看了一下我的豆瓣记录,发现我早在 2015 年就读过了王小波的《黄金时代》. 七年过去了,我是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了,这么一看,我关注王小波的时间竟然还可以追溯到那么久远.

补充于 2022 年 4 月 12 日.

说明:

本文是 4 月 10 日在回程的地铁上随手写的,一边写一边就发表在了长毛象上. 后来觉得自己写的不错,于是复制下来,略作修改,水成了这么一篇博客. 但由于长毛象有 500 字的字数限制,所以整体比较零散,我也懒得再重新某篇布局了,就按照王小波的方式,想到哪里随便写到那里吧!如果您也有长毛象的帐号,请不要把这篇博客在长毛象(及联邦宇宙)上分享,如果您已经把我的博客和我的长毛象帐号联系起来了,请不要声张!谢谢!